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穩步開展,農業建設領域也進入了發展新時期,農業智能化、數字化成為新時代的發展潮流。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也隨之逐漸興起。為振興鄉村經濟、提升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水平,我國也開始借助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來推動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進程,與此同時,致力于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興技術也迎來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牽手阿里云深耕農業物聯網
2018年9月25日晚間,京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藍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與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簽署《框架合作協議》,共同打造中國智慧農業典型案例和農業數據化轉型全新模式。
依據框架合作協議,京藍科技將與阿里云互為重要盟友,以實現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為合作目標,共同推進農業物聯網以及農業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應用,在技術創新、 解決方案、商業合作、服務合作等各領域展開多方位立體化合作,探索傳統行業數據化轉型全新模式。
眾所周知,阿里云在我國云計算市場可謂是一枝獨秀,不僅在國內市場占有非常高的市場份額,而且在全球云計算市場也有一定的話語權。
此次,京藍科技在智慧農業、智慧生態業務發展中選擇阿里云作為主要合作伙伴,可以享受阿里云在技術服務、商務、市場等方面給予的重大支持。同時,基于阿里云物聯網技術,全面合作構建物聯網應用場景,雙方共同打造智慧農業應用場景,在現代化農業種植技術、數據化智能管控、農產品安全風控和溯源等場景優先展開合作。雙方的強強聯合,有望在各自領域發揮優勢,實現資源共享、互利共贏,進一步提升市場影響力。
行業政策加持 農業物聯網化大勢所趨
農業產業的提質增效是長期以來國家關注的問題,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極大程度上解決了這一問題。因此,國家政策的支持也給予了物聯網發展巨大的空間。
2017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部聯合印發《關于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指導意見》提出,我國要進一步加大高標準農田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擴大對大數據等信息化設施建設的投資。有分析稱,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我國農業互聯網行業資本市場也呈現出較高的活躍度,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從而給農業互聯網行業提供了較為充足的資金。
此外,在農業部發布的《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中提到,到2020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以上,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8%以上。
總體來看,隨著國家改革紅利的不斷釋放、農業信息化的持續深入推進以及農業經營模式的不斷發展,我國農業物聯網行業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倡導智慧農業投身美麗中國建設
隨著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的概念,強調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生態環境領域迎來發展的黃金期。
京藍科技瞄準生態市場的藍海,通過一系列并購,成功轉型成為智慧農業及生態環境領域領航者。秉承著生態環境+互聯網理念,致力于推動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新型技術在農業領域落地應用,利用京藍模式進一步驅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快速轉型。
據悉,與阿里云展開合作后,目前公司已經在物聯網領域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京藍科技采用阿里云提供的云計算資源、大數據分析計算能力,已成功研發出的作物全生育期灌溉大腦,京藍物聯網平臺,京藍灌溉云平臺等涉及現代農業的SaaS型產品。同時,在內蒙、寧夏、山東、廣西、河北等地投入使用,取得良好成效。
以農業物聯網市場需求為導向,京藍科技積極打造智慧農場應用場景、現代化農業種植技術創新、農業大數據挖掘等業務,推動中國農業產業升級。不斷完善公司業務板塊,升級公司業務模式。同時,投身美麗中國建設,將有力助推京藍科技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的局面。
來源:中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