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日報》消息 9月23日,自治區黨委書記王君、自治區主席巴特爾帶領自治區推動科學發展現場觀摩檢查組,對赤峰市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推動科學發展重點工作進行觀摩檢查,并召開匯報點評會。
九月的赤峰,秋高氣爽,碩果累累,處處洋溢著收獲的喜悅。觀摩檢查組深入農村、企業、園區和市場,重點圍繞現代農牧業發展、產業基地建設、城市擴容提質和社會事業發展等領域進行觀摩檢查。今年以來,赤峰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緊密結合實際,對照“八個發展定位”布局項目,針對“三個著力”、“三個更加注重”逐個破題,圍繞“七項目標任務”落實責任,進一步調整完善發展目標定位,制定出臺相關配套政策,大力推動各項重點工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的成效。
圍繞打造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赤峰市加快調整農牧業產業結構,積極發展節水高效農業和設施農牧業,大力發展農畜產品加工產業,引領數十萬農牧民走上了產業化經營之路。位于松山區穆家營子鎮的全家梁萬畝設施無公害蔬菜園區,是赤峰市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和設施農業的一個樣板。該園區以龍頭企業為依托,以專業合作社為紐帶,以農業科技為支撐,以種苗、蔬菜為主打產品,年產種苗1800多萬株、各類蔬菜4000多萬公斤,帶動全村人均年收入達1.5萬元以上,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總投資15億元的赤峰藍天糖業有限公司甜菜制糖項目,日處理甜菜6000噸,形成了甜菜種植—制糖—酵母生產—復合肥生產的完整產業鏈,年可實現產值25億元,安置就業1500人。
依托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赤峰市裝備制造業迅速起步。內蒙古沐禾節水公司,集節水灌溉設備研發生產、安裝培訓、售后服務于一體,現有產品生產能力可以滿足400萬畝膜下滴灌工程成套供應,為當地發展節水高效農業提供重要設備保障。內蒙古金成重工機械有限公司,是赤峰市承接產業轉移的重點項目,主要生產礦山、冶金、起重、掘進等大型機械設備,項目建成后年產值可達20億元,將對相關產業和就業起到較強的輻射帶動作用。
大力發展以現代服務業為代表的非資源型產業,是赤峰市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經濟轉型的“點睛之筆”。紅山物流園區已初步形成物流倉儲、專業市場、文化產業、信息產業和保稅物流五大產業集群,成為輻射蒙東冀北遼西地區的區域性物流中心。該園區的赤峰金融物流港,建成運營后貨物吞吐量年可達300萬噸、營業額10億元以上。即將建成的赤峰萬達廣場填補了赤峰城市綜合體建設的空白,投入運營后,不僅可為市民提供一個現代化的購物休閑場所,還能安排就業1萬人。赤峰香河家具城是一個集家具展示、批發、零售、配送于一體的綜合項目,建成后可進一步帶動赤峰及周邊地區相關產業發展。觀摩檢查組還實地考察了赤峰市蒙古族中學、赤峰博物館和赤峰體育中心等社會事業發展項目。
當晚,王君主持召開自治區科學發展觀摩檢查匯報點評會。在聽取赤峰市工作情況匯報后,自治區有關領導和部分區直部門負責同志進行了點評,王君、巴特爾作了重要講話。
觀摩檢查組認為,赤峰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和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牧業現代化,經濟社會發展的態勢良好、成效顯著,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精氣神很足,謀發展、促發展的氛圍十分濃厚。
觀摩檢查組要求,赤峰市要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和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自治區黨委九屆七次全委(擴大)會議的要求,全面貫徹落實“8337”發展思路,立足赤峰實際,發揮獨特優勢,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在科學發展方面有新作為,爭當東部盟市競相發展的排頭兵。一是要在貫徹落實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上有新作為,爭當排頭兵。要在深化對“8337”發展思路理解和認識的基礎上,結合“十二五” 規劃中期調整,進一步完善發展思路、發展定位、發展規劃和配套政策,全面抓好各類項目建設,努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經濟增長質量效益提升、“三農三牧”工作加強、城鄉統籌協調發展、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發展活力動力增強、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提升。二是要在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牧業現代化上有新作為,爭當排頭兵。要充分發揮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人才優勢,加大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力度,積極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把有色金屬冶煉、現代煤化工等產業做大做強,著力提升新型工業化水平。要在高水平打造百萬人口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同時,統籌抓好縣城、中心鎮和新農村新牧區建設,著力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大力發展節水農牧業、設施農牧業,引進和培育農牧業龍頭企業,加強農牧業科技服務,著力加快農牧業現代化步伐。三是要在推動縣域經濟、民營經濟發展上有新作為,爭當排頭兵。要全面貫徹落實自治區關于加快縣域經濟、民營經濟發展的一系列部署要求,認真學習借鑒發達地區的好經驗、好做法,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動縣域經濟、民營經濟大發展、大跨越,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四是要在關注民生、保障民生方面有新作為,爭當排頭兵。要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實施扶貧開發、創業就業、百姓安居、平安創建等重點民生工程,努力改善城鄉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提升各族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五是要在生態建設、環境保護方面有新作為,爭當排頭兵。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實施生態建設工程,加大造林綠化力度,加快礦產資源開發企業整合重組步伐,嚴把招商引資、新上項目的環境準入關,努力建設美麗家園。
自治區領導任亞平、潘逸陽、烏蘭、符太增、那順孟和、杜梓、王中和、邢云、王玉明、王波、馬明、梁鐵城和自治區有關部門、各盟市負責同志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