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記者問,針對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生態環境部下一步有何安排?目前已開展了哪些工作?
劉友賓表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重點開展三項工作:一是進一步做好摸底工作,抓緊完成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著力推進安全利用,有針對性治理污染農用地。二是進一步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重金屬污染區域,嚴厲打擊涉重金屬非法排污企業,切斷重金屬污染物進入農田的鏈條,降低糧食重金屬超標風險。三是嚴格管控重污染耕地用途,禁止種植食用農產品。
劉友賓說,為加強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2016年5月28日,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土十條”),這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動綱領。近年來,國家各有關部門貫徹落實“土十條” ,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摸清底數。生態環境部會同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等部委,以農用地和重點行業企業用地為重點,扎實推進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工作。截至2018年12月29日,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計完成55.8萬個農用地詳查點位、69.8萬份詳查樣品的采集制備與分析測試工作,并上報農用地詳查初步成果。
二是源頭治理。“十二五”期間,我國制定并實施了《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超額完成重點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總量比2007年減少15%的目標。為進一步加強涉重金屬行業污染防控,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加強涉重金屬行業污染防控的意見》,要求聚焦重點行業、重點地區和重點重金屬污染物,堅決打好重金屬污染防治攻堅戰。
三是管控風險。原農業部會同生態環境部在江蘇、湖南、河南3省部署開展了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試點工作;在湖南長株潭重金屬污染區休耕30萬畝。各地積極探索受污染農用地安全利用模式,如將受污染耕地轉型發展花卉苗木或種桑養蠶等,實現安全利用。
四是織密法律標準網絡。《土壤污染防治法》已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生態環境部發布并實施《土壤環境質量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會同原農業部發布《農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技術指南(試行)》),完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
文章轉自人民網